资讯详情

全球极端天气频发,厄尔尼诺为何让欧洲暴雪亚洲干旱?

2023-2024年冬季,当瑞士阿尔卑斯山积雪厚度突破2.8米历史极值时,泰国却正经历着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。这看似矛盾的天气现象背后,隐藏着厄尔尼诺-南方涛动(enso)这个关键推手。世界气象组织(wmo)最新报告显示,本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异常。

一、海温异常引发的蝴蝶效应

在赤道太平洋监测区(nino3.4区),海表温度(sst)持续偏高1.5℃以上,触发沃克环流(walker circulation)东移。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海洋耦合模式(cmip6),这种变化会通过罗斯贝波(rossby wave)将能量传递至中高纬度。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发现,当北大西洋涛动(nao)处于负相位时,欧洲遭遇极地漩涡(polar vortex)南侵的概率将提升67%。

二、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摆动

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(csiro)的卫星反演数据显示,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15%,其西伸脊点到达东经110°附近。这直接导致:1)印度季风槽减弱,2)南海夏季风水汽输送减少,3)长江流域出现"空梅"现象。日本气象厅的再分析资料证实,2023年亚洲大陆热低压(continental thermal low)强度创下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。

三、急流通道的纬度偏移

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(ecmwf)的集合预报系统(ens)捕捉到,200hpa急流轴较气候平均态北抬3-5个纬度。这种变化使得:1)地中海切断低压(cut-off low)活动增多,2)北美西海岸出现"大气河流"(atmospheric river)的频率增加40%,3)南极绕极波(antarctic circumpolar wave)振幅增大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平流层突发性增温(ssw)事件导致北极涛动(ao)指数在2024年1月骤降至-4.2。

四、气候归因的科学验证

通过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"气候prediction.net"分布式计算项目,科学家使用最优指纹法(optimal fingerprinting)进行检测:1)1880-2020年全球温度变率中,enso贡献率达28±6%;2)当前厄尔尼诺事件与历史同期相比,海气耦合效率(coupled ocean-atmosphere response)提升22%;3)cmip6模型显示,在rcp8.5情景下,enso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将增长35-65%。

面对日益复杂的天气气候系统,世界气象组织正推动建立"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(mhews)"。建议公众关注:1)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中期延伸期预报(week2-4),2)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的特别报告,3)世界气候研究计划(wcrp)的季度气候展望。只有理解这些专业气象参数,才能在全球天气异常中做好应对准备。

查看全部
标签: